
老年人骨折有“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或“老年人的臨終骨折”之說,因為很多老年人體弱多病,骨折又使身體每況愈下,乃至走到人生的終點。
“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主要是指老年人的髖部骨折,而髖部骨折有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等類型。本文就說說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和護理照料。
股骨大粗隆又稱為股骨大轉子,是股骨頸和股骨干連接處外上方的隆起部位,位于髖關節外側體表,可以用手觸及的骨性隆起,又稱為大粗隆或者大轉子。與其相對應的部位,一個向內后方突出的隆起稱為小轉子,又稱為小粗隆。
股骨粗隆含松質骨比較多,是軀干和下肢力量傳導的部位和連接的部位。在髖關節遭受外傷以后,很容易導致股骨粗隆部位出現粉碎性的骨折,稱為股骨粗隆骨折,這種骨折多見于中老年人。骨折多為間接外力引起。老年人骨質疏松,當下肢突然扭轉、跌倒時強力內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擊均可發生,多為粉碎性。
1.外傷后局部疼痛、腫脹、壓痛和功能障礙均較明顯,有時髖外側可見皮下淤血斑,傷后患肢活動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大粗隆部腫脹、壓痛、傷肢有短縮,遠側骨折段處于極度外旋位,嚴重者可達90°外旋。還可伴有內收畸形。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診斷主要依據,外傷史、上述癥狀,以及影像學(X線檢查、CT檢查及MRI)檢查有骨折表現。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高發于老年人的骨折類型,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壓或是冠心病,且多是粉碎性骨折,所以很多患者傾向于選擇保守治療。但此療法需要長期臥床,容易誘發感染或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內固定術可以通過高穩定性、高把持力進行骨折部位固定,其抗剪切力較強,可在術后早期開展機體功能鍛煉,縮短臥床時間,減少并發癥。而且手術的創傷性比較小,術中不易出血,所以患者耐受度高。但是在圍手術期有很多的護理常識需要患者了解,可以保證手術療效和安全。
手術前準備和護理:老年患者如果合并高血壓或是糖尿病等疾病,要將用藥情況告知醫生,將過敏史等與醫療相關的情況如實告知醫生,這可以給醫生提供準確信息,醫生科學選擇麻醉藥物,擬定治療方案。如果是高血壓患者,要遵醫囑服用藥物,使血壓得到控制,糖尿病患者在圍手術期也需要將血糖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同時聽從醫生的安排,在術前科學禁飲禁食。
術后自我護理:手術以后如果出現心慌、頭暈、呼吸急促等不適癥狀需要立即告知醫生。術后也要關注自己的患肢感覺情況,比如患肢有麻木感、腫脹明顯或皮溫升高等,通過主動告知使醫護人員了解其患肢情況。術后清醒了,即可進食,也可以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上下肢的活動。在術后第1天,患者即可開始功能訓練,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坐于床邊,甚至行站立訓練,如果坐起困難,便活動遠端關節,先以小幅度活動為主。術后功能鍛煉都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下地前要做到起床“三步曲”,行走過程要注意預防跌倒。
出院后自我護理:出院以后3個月內患者不可以側臥或者盤腿,使用助行器行走。飲食要注意均衡搭配,可以多食用優質蛋白增強身體抵抗力及含鈣豐富的食物促進骨折愈合。繼續開展功能鍛煉,堅持小幅度、小范圍到大幅度、大范圍的運動原則。出院3個月以內,傷肢都不能負重,具體負重時間要根據醫生醫囑。遵照醫囑定時復查,如果有特殊不適癥狀要及時就醫。出院后重視預防跌倒。
心理調節:老年患者生活能力下降,在骨折以后擔心日后生活不便,所以伴有焦慮和緊張心理。而這些負面心理是導致生命體征異常波動的原因之一,患者自己也能明顯感受到在負面心理的影響下,其精神狀態不振,對于治療操作的配合度下降。所以,患者自己需要調節心理狀態,可以深呼吸、聽音樂,也可以與病友交談,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然后保持比較平和的心理狀態。
飲食調節:多食用新鮮蔬果,同時要多飲水。臥床會影響活動能力,胃腸蠕動減弱,影響胃口,也容易造成便秘,家屬給予足夠的支持,選擇開胃、符合患者胃口的食物,這樣可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963558